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式茶饮品牌乐乐茶,如今却传出即将全面收缩战线的消息。这家曾与喜茶、奈雪的茶并肩的“高端茶饮三巨头”,似乎正计划退出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有报道称,乐乐茶将在2025年裁撤所有直营门店,仅保留加盟店,并将战略重心转向烘焙品类,打造烘焙专门店。未来的门店运营模式将以联营为主,由合作方出资,乐乐茶负责运营管理,选址也将优先考虑优质商圈。
尽管乐乐茶官方随后否认了全面关闭直营店的传闻,但也承认未来将把团队和资源重点投入到加盟事业上。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LELECHA WONDER”全品类烘焙工坊模式,并计划在下半年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推广。然而,对于乐乐茶起家的茶饮业务,官方回应中却只字未提,这似乎也暗示着乐乐茶正在进行一次战略性的转移。
成立于2016年的乐乐茶,凭借高客单价、直营大店模式和“脏脏包”等明星产品迅速走红。2017年,乐乐茶推出的“脏脏包”风靡一时,五年内累计销售达40万只,单店月均销售额超过160万元。2018年至2020年,乐乐茶先后完成了四轮融资,吸引了祥峰投资中国基金、阿里系的众海投资以及王思聪的普思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入股。在2019年获得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时,乐乐茶的投后估值一度达到17.1亿元。甚至在2021年,喜茶也曾与乐乐茶接触,并给出了约20亿元的估值。但当时的乐乐茶却认为自己的估值高达40亿元。
然而,乐乐茶高歌猛进的融资进程却戛然而止。自2021年初开始,关于乐乐茶将被收购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潜在的收购方包括元气森林、满记甜品以及同处高端新式茶饮赛道的喜茶。同年下半年,乐乐茶先后撤出了重庆、西安等城市,声称要聚焦华东“大本营”。2022年2月,乐乐茶关闭了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宣告全面退出华南市场。
2022年底,奈雪的茶的一纸公告,最终让乐乐茶的“卖身”传闻尘埃落定。“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以5.2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乐乐茶43.6%的股权,成为了乐乐茶的第一大股东。根据这些数据推算,乐乐茶的估值仅略高于12亿元,较三年前下降了近30%,比喜茶给出的估值减少了近40%,与其巅峰时期的自我评估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跌幅高达70%。
(来源:奈雪的茶公告)
乐乐茶“折价卖身”的背后,是其连年亏损的业绩和不容乐观的债务状况。收购公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乐乐茶的总营收分别为7.28亿元和8.70亿元,但除税后亏损分别为2064.3万元和1816.7万元。与此同时,一家第三方投资机构(债权人)向乐乐茶创始人郭楠提供了借款,Lelecha HK(后更名为 Lelecha Group Limited)为这笔借款提供了担保。由于当时这笔借款已经逾期无力偿还,Lelecha HK所持有的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乐乐茶境内运营主体)的股权被债权人申请冻结。
在奈雪的茶出资的5.25亿元中,约有一半被乐乐茶用于偿还借款。奈雪、债权人和郭楠签署了一份三方协议,约定偿还借款的部分由奈雪直接汇入债权人指定的账户,之后由债权人按照三方协议的约定解除股权冻结。天眼查的公开信息显示,Lelecha HK被冻结的2386.70万元股权及其他投资权益已于2023年4月解除。
被奈雪的茶收购不到四个月,乐乐茶便开始试水加盟市场,单店投资门槛约为40-50万元,加盟商的验资标准至少要100万元。2023年7月,乐乐茶推出了“0.5倍乐乐茶”店型,砍掉了烘焙线和客座区,专注于小面积、高坪效。然而,这一策略似乎并没有对加盟商产生太大的吸引力。2024年3月,乐乐茶进一步降低了加盟费用,一家30平米的门店最低只需29万元,并向开设3家及以上门店的加盟商提供5%-7%的返现补贴和20万元的专项补贴。
公开报道显示,乐乐茶曾预计在开放加盟后,2023年的总门店数将达到400家,2024年要超过1000家。但根据窄门餐眼和官网的数据,截至2022年,乐乐茶在全国33个城市共有173家门店,2023年至2024年分别新增了234家和228家。截至2025年3月10日,乐乐茶在营门店总数仅有418家,与目标中的千店规模相去甚远,约为奈雪的茶门店总数的23.7%,不足喜茶门店数的十分之一。
乐乐茶的加盟扩张之路并不顺利,而其选择的烘焙赛道也并非一片蓝海。曾经红极一时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已经退守长沙,而“虎头局”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出现了员工围堵讨薪的事件。此外,Lady M、LeTAO等海外烘焙品牌也纷纷黯然撤离中国市场。老牌烘焙企业克莉丝汀更是连续九年亏损超过13亿元,最终不得不卖楼抵债,并以退市收场。美团的数据研究显示,全国烘焙门店的平均存活时长仅为32个月,约有57.7%的门店在两年内倒闭。
与新式茶饮类似,烘焙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烘焙设备占据门店面积较大,现制产品依赖专业烘焙师的手工制作,对原材料和冷链运输的要求也更高,这些因素导致运营成本难以降低。此外,烘焙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且缺乏成瘾性,消费者的忠诚度较低,消费频次也相对偏低。如果乐乐茶无法在成本控制、产品差异化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转型烘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其困境。
当初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时,曾表示将在门店拓展、供应链、数字化与自动化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赋能乐乐茶,从而为股东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然而,事与愿违,交易完成不到两年,奈雪的茶也陷入了自身难保的境地。
3月7日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4年度奈雪的茶预计营收为48亿元至51亿元,低于2023年的总收入51.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Non-IFRS)约为8.80亿元至9.70亿元,而2023年为经调整净利润2090万元。结合中期业绩报告来看,2024年下半年公司亏损额约为4.42-5.32亿元。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奈雪的茶仅在2020年和2023年短暂实现过微薄盈利,盈亏相抵后,七年间累计亏损15.17-16.07亿元。
亏损窟窿越来越大,管理层关键人物的辞任更是引发了巨大震动。2025年2月26日,奈雪的茶宣布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邓彬因发展其他个人事务辞职,即日起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招股书显示,邓彬于2016年加入奈雪的茶,曾任运营主管、区域总经理,负责华南业务,是仅次于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的“三号人物”。
此外,公司非执行董事魏国兴也在两周后提交了辞呈。据此前公告披露,魏国兴为奈雪的茶的机构投资方天图投资的合伙人,于2023年底接替潘攀出任该职位。如今魏国兴的辞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天图投资离场的决绝态度。港交所的股权披露平台显示,天图投资于2024年7月至11月期间频繁抛售奈雪的茶的股票,持股比例降至4.98%。若加上2023年6月减持的2093.25万股,天图投资已将约2.98亿港元落袋为安,但与其2017年至2018年累计参投成本3.81亿元相比,账面仍浮亏27.1%。
早期入股的天图投资都未能回本,足以见得奈雪的茶股价走势的“惨烈”。上市首日即破发,公司每股价格从最高点18.98港元一路跌至1.07港元。截至发稿日,奈雪的茶的最新收盘价约为1.17港元/股,仅较年初就下跌了近14个百分点,市值缩水至20亿港元以内,与初登陆资本市场时的超320亿港元相比,蒸发了93.8%。
(来源:wind)
值得关注的是,奈雪的茶在盈利预警中明确指出,2024年再次陷入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及若干投资的减值亏损。这意味着,乐乐茶目前可能尚未扭亏为盈。
根据2023年乐乐茶与奈雪的茶签订的业绩指标约定,2025年至2028年,如果乐乐茶任意年度营收达到21亿元、25亿元、30亿元、36亿元,且对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合并净利润达到1亿元、1.25亿元、1.50亿元、1.80亿元,乐乐茶有望启动上市进程。但如果未能按照规定期限促成上市,奈雪的茶将最大程度承担乐乐茶股东的回购义务,回购价格上限约为9.51亿元。
该条款最早将于2026年触发,留给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的时间都不多了。